• Hello Study楓禾留遊學

申請大學備審、面試贏攻略你做對了嗎 靜宜大學教務長鄭志文傾囊相授

2024-02-01

2024/01/24 17:31 Campus 廖忻欣

 

大學學測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,學測考完之後,緊接而來的重頭戲就是學習歷程檔案的資料上傳以及面試,而要如何把自己的優勢呈現在理想學校的面試教授眼前,則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,夢想淘心室1月24日【曉宇宙~曉曉問大大】特別邀請靜宜大學教務長鄭志文教授至節目中作客,與聽眾朋友們分享學測第二階段取得高分的贏攻略。

學測考完後,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「學習歷程檔案」,而新課綱下的學習歷程檔案,最大意義在於它能夠透過尺規篩選與凸顯學生不同的特質,同學可藉此好好把握機會將自己優勢呈現。靜宜大學教務長鄭志文教授提到,學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,第一種是在少子化的大環境下,不論如何都有大學可唸的學生,第二種是有潛力性的學生,需要透過展現自己未來的可能性得到大學的青睞,第三種則是學科能力表現非常優秀、學習態度也非常正確的頂尖型學生,而108課綱下的學習歷程檔案主要針對的是第二類型的學生,這群學生約莫佔了考生數量的七成,因此,無論你是公私立學校的學生都需要了解到學習歷程的重要性。

此外,備審資料究竟要怎麼準備?鄭志文教授表示,真正的完美公式在於打動背後那個幫你打分數的人,每個學系在擇才時都有一個嚴謹的制度以及共識所形成的尺規,他們評斷的不是學習分數,而是學習潛能、團隊合作能力、問題解決能力、批判性思考能力等。學生首先應該要去了解每個學系的擇才標準以及訴求,並與該系去做”對應”準備,不必過於強調評分標準裡沒有的能力。鄭志文教授也特別提到,考試制度裡的「差分檢核」已愈加被重視,沒有按照尺規標準評分的情況將會逐漸減少,即使同學其他方面的能力再強,沒有對應到學系的尺規標準還是無法納入評分。

主持人提及,學習歷程有比考試成績重要嗎?鄭志文教授指出,學習歷程反映的是學生的學習人格,很多人可能認為大學端更在意的是你的專業能力,但其實國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不同,愈是國立的學校愈是偏向學科專業取向,而理工科可能也比人文社會科更側重於學科知識,但歸根究柢,所有學系都還是在看學習歷程,只不過更偏向於專業性質或學習人格取向與否。

各學系擇才的尺規標準究竟為何?其實是無法公告的,考生們若想得知可以從寫作指引、準備指引等方面探尋到該系尺規,而要如何做到所謂的”對應”, 鄭志文教授透露,同學可在學習歷程自述的標題裡自主的把對應的尺規加入,評分教授的下一步就是把你放到潛力股,接下來只要從後面的資料中翻找確認它是否能成為標題的佐證、是否足夠深入等,便完成了整個評分作業。

雖然考生要透過學習歷程檔案打動評審,但在ChatGPT以及AI生成發達的時代下,大學端漸漸地降低了書審的成績比例,並且更傾向於透過面試檢核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正確性以及可信度,鄭志文教授提到,有人可能會認為,是鑽石就會發光、就會被發現,但即使是鑽石,也需要研磨、拋光和打亮,因此,學會如何表現自我也是重中之重。在面試內容的展現上,就如同追女孩子一般,應環繞在對方的身上而不是自己,學系需要的是什麼便提供什麼,以表達自己的誠意,另外就是非語言的形式表現,無論是自信、語氣、聲量、眼神都是可以去做練習的,最後則是「細節」,透過闡述這三年過程中的細節來打動評審,相信皆能獲得亮眼成績。

更多關於如何取得書審以及面試高分的詳細秘訣、更清楚完整的資訊,歡迎收聽今日的《曉宇宙~曉曉問大大》,或是點擊以下連結。

今日節目收聽連結:https://sndn.link/928campus/RzBY6G

靜宜大學:https://www.pu.edu.tw/

 

文章出處: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campus/20240124003941-262311?chdtv