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學高二分軌 怎選擇?

2021-04-16

2021/3/18 15:01 直攻名校指南

臺灣普通高中的數學課程,慣以同一套的教材範本,讓學生「折衷」的「抑制」前段,「壓迫」無法跟上的後段進行學習。從整體教育成本與獲益來看,這種現象實存雙重浪費,導致教育的效率降低。高中數學進行分軌,原因是為了提高教育的效率,並因應高中階段逐漸進入自主的年紀,在興趣與能力上產生分殊,並踏上生涯發展的探索之路,因此關於數學的學習與需求變得更多元。

 

舊課綱高二時分為社會組與自然組,數學課程也就跟著進行分軌。但是社會組的數學教材是從自然組刪減而來,並未針對社會組的需求而獨立設計。

 

直接將學群粗分為社會、自然兩大組,會產生以下兩大問題:社會組文、法、商,三大學群的性質迥異,對於數學語言的需求,以及使用數學的典型方式,都有極大的差異。

 

籠統的自然、社會分類,早已不符合社會的需求與學群的發展。舉例來說,當電腦變成了媒體之後,包括人工智能(AI)在內的數位工具,在價格和技術上,門檻下降到幾乎人人可用的程度,使得「數位人文」的概念得以落實在文史哲藝學群之內。一方面藉由科技工具傳播學群知識,另一方面運用科技研發學群知識。此發展趨勢將改變文史哲藝等人文學群對於數學語言的需求。

 

簡略的二分法,已經不敷當今社會的需求。因此,數A、數B不宜被解釋為自然、社會組,也不該被對應為第一、第二類組。礙於現實,108數學課綱不能做出太多學習規劃的設計,但至少已經提供三個概念性的軌道,在新課綱裡稱為「高數學需求」、「低數學需求」和「不同面向數學需求」。

 

1.「高數學需求」路徑:假定是高二數學A銜接高三選修數學甲。

 

2.「低數學需求」路徑:假定是高二選數學B便停止,在高三不選數學,或者選數學相關的多元課程(例如數學史、數學寫作、數學藝術、數學文化之類的課程)。

 

3.「不同面向數學需求」:則是以高二數學A銜接高三選修數學乙,或者以高二數學B銜接高三選修數學乙。

 

【選擇數學,用興趣測風向】

 

●排斥商,選數學B:若以18學群來看,文史哲、藝術、大傳、外語、遊憩、運動等學系大都是參採學測數學B。如果覺得自己數學不好也沒興趣,不喜歡財經類、商管類,或是志向在於文法,那麼高二修課時可以選擇數學B。

●接受商,選數學A:如果數學成績很好,或是普通但對數學也不至於沒興趣,則建議修數學A。但依據校系採計科目建議學測數A、數B兩科皆報考。舉例來說,同是資管系,有的學校採數A,而有的學校採數B,對於可能面臨到這種情況的學生來說,建議在校修數A,學測兩科皆報考,才保有最大選擇權。

【選錯補救方式,轉修補學分】

 

最後,如果高二分軌後發現自己不適應數A或數B的難易度,也可以轉修補學分數, 轉修須補修學分時數。

 

文章出處:https://campus.chinatimes.com/20210318003529-262301